传言IPO倒查十年,事务所券商企业全被查!
24年2月7日,证监会正式进行了主要领导职位的调整,随后2月9日发布了一系列的监管处罚公告,据多位专家学者发布的内容传言:后续IPO的企业或者已经IPO的企业,可能要对其公司的财务数据倒查十年,其实根据最近公布一些列行政处罚也可以看出,很可能还不仅仅只查十年,核查的范围很可能更广。简单的来说,小编整合了目前证监会的具体消息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思路,有以下几点:
一、对于待上市企业的警告和严查
之前就频繁出现企业IPO一查即撤的情况,此次公布的处罚情况中,上海思尔芯公司虽然已经撤销了上市申请,但仍因欺诈发行被证监会处以1650万元的重罚。此案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,首例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、尚未获得注册之前,就被证监会查处的欺诈发行案件。
根据这个案例以及网络上的一些说法:“800多家等待上市的公司中,不允许有任何一家撤销申请,而是每一家都需要重新接受审查。对于那些造假的公司、券商以及会计师事务所都将面临严厉处罚。” 同时,“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,将进行回溯审查,涵盖从券商保荐到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所有环节。”
小编理解来看,后续,针对只要是申请了IPO的企业,不管你是否撤回上市申请,或者其他操作,都会被查,一旦查到,都将面临严重处罚。
二、对于事务所以及中介机构的警告
证监会官网在除夕当天发布了“1号罚单”: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,被处以1783万元的罚款,这一事件再次被公众关注。
之所以称之为“再次”,是因为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2015-2017年间为康得新出具了虚假审计报告并已经受到过处罚。而据上海金融法院2022年9月的执行裁定文书披露,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已无任何可执行财产,并被限制消费。
这一事件也是对其他还在运营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严正警告:若胆敢协助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,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,甚至可能直接导致破产。
三、对于内幕交易以及股价操纵等人员的警告
多项处罚公告中,对于招商证券多名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,对63人作出行政处罚,合计罚没8173万元,对1人作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,将1人涉嫌内幕交易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。根据公告,其中一名证券的副总裁被查的时间跨度长达了十七年,其实也可以侧面反映,传言的倒查十年是很有可能的。
四、简要理解与总结
简而言之,小编有如下一些的理解:
-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:上市公司希望通过IPO(首次公开募股)融资,股东则希望股价上涨从而获利。但现实中,有些公司上市后业绩下滑,大股东却忙着减持股份,这对股民来说是不利的。此次,新的政策导向很可能会极力纠正这样的情况。
- IPO排队企业多,质量参差不齐:很多企业在等待上市,但其中不乏经营不善或有问题的企业。这些企业上市后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。而这些企业也应该多加注意,后续如果倒查十年的传言属实,那么将会面临严格的核查。
- 财务造假与违规行为: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造假、违规减持、内幕交易等行为,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。专家学者呼吁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惩罚。当然,说这个也是因为,根据最新的处罚趋势来看,这方面很可能会被重点关注,IPO企业以及所有涉及的中介机构,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- 资本市场的“三蠹”:其实这也就是上面写的三个大点,多数专家学者认为,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、辅助造假的中介机构(如券商、会计师事务所等)以及内幕交易者是资本市场的三大害群之马,需要得到整治,因此对于当下证监会的各项动作,都持积极的态度,希望能有所改善。
- A股市场的问题:与其他国家股市相比,A股市场表现不佳。专家认为这与大量垃圾公司上市、再融资、大小非减持等行为有关,这些行为对投资者构成了“收割”。事实上,确实存在了很多这样的情况,导致很多掺水股票影响了整体的市场,新领导的后续举措针对这方面或许也会有多进一步的举措。
综上所述,小编研读最新的证监会变化,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核心观点后发现:当前资本市场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,包括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、财务造假与违规行为频发、内幕交易猖獗等问题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证监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,包括加强IPO企业的审查、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和违规行为、以及加强内幕交易的监管等。这些举措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,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、公正和透明。
此外,倒查十年的传言虽然尚未得到证实,但已经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。如果这一传言属实,将对IPO企业和中介机构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因此,这些企业和机构应该提前做好准备,加强自查自纠,确保自身的合规性。
总之,国家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关注,对于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的期望和导向,都将指向监管部门会逐步地开展后续举措。比如通过加强监管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、打击违规行为、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措施,企业以及中介机构以及资本市场中的所有成员,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。